北京华科医院
当前位置:北京华科医院 > 强迫症 >

为什么你那么想取悦别人看看你有好人强迫症没!!!

文章来源:北京华科医院 发布日期:2017-08-08

好人的代价

邻居的阿莲今年要考大学,她一直对文学有兴趣,希望能读中文系,但是她妈妈反对,希望她考虑商学院的科系。阿莲考虑很久,然后还是决定听妈妈的话。

同事打电话来,请你星期天到饭店支援产品发表会。你已经为了工作加了一个礼拜的班,其实你想趁周末在家休息,但是,你就是无法开口说不。

你一直讨厌参加应酬,觉得浪费时间,但是,你的男朋友是个爱好交际的人,常常希望你能陪着他一起出席。今天晚上是男友老板的欢送会,又是一个需要盛装出席的场合,你觉得好累、好麻烦,不想去当花瓶,想在家静静地看书、听音乐就好,但是,这样可能会让他不高兴,怎么办?

这些困境,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对有些人来说,要开口拒绝别人是人生中比较困难的事情。虽然心里百般不情愿,却因为不想让别人失望、不要被别人说成“坏人”,总是开不了口说出个“不”。

不敢拒绝、不愿起正面冲突,真的能换来我们心目中的“好人”吗?所谓“好人”的代价,是不是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呢?

心理学家兼管理顾问海芮叶·布瑞克指出,没有办法对别人说“不”的人,被称为“取悦者”。习惯性的取悦别人,是一种强迫行为,这种取悦倾向常替自己带来莫大的压力,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造成情绪失控、身心失调。

因此,布瑞克向取悦者大声疾呼:不当好人没关系!

他并在书中深度分析“取悦症”,帮助深受“好人”压力所苦的人,为自己活,远离取悦他人的梦魇。

想取悦别人

我们生理上的基因的编排和社交模式比较深层的指令,都催促我们要积极地寻求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尤其对于有控制力的奖励(例如关爱、社会地位、学校成绩、薪水等)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赞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悦者会沉迷,是因为取悦行为让他们赢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某件事让你感觉很好,那你就可能会持续去做这件事,以便继续维持这种美好的感觉。

一般而言,我们生命早期比较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因此,大部份的孩子会试图取悦父母,以获得肯定、感。

这种看似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时却因为父母的偏执而变调,让小孩成为依赖“肯定”而行动的傀儡。特别是当父母以爱作为条件式的奖励时,他们就等于将小孩推上寻求肯定之路,然后变成一个取悦者。

当小孩的外貌和举止能让父母满意时,父母就会帮小孩贴上乖宝宝的标签,也会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价值。但是当小孩无法取悦他们时,爱就被收回了。

这样条件式的父母之爱,对小孩会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种取悦症,从儿童时期开始萌芽,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演变成取悦症的三大成因(包括:取悦心态、取悦习惯、取悦感觉),然后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取悦他人,自己却不快乐的取悦者。

取悦者的错误认知

取悦者对人际关系有不正确的假设。

例如,别人的需求、期望,比我自己的需求重要,无论如何,我都不应该让别人感到失望或受挫;我应该永远抱持和善,不去伤害别人的感觉;我应该永远快乐欢愉,绝不向他人表现出负面的情绪;我绝不将自身的问题或需要加诸在别人身上;别人应该永远喜欢我、肯定我,因为我替他们做了许多事情。

大部份的取悦者相信,如果没有把别人视为优先,就会被人认为是个很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将不值得被别人关爱,然后都会被遗弃,过着悲惨的命运。

取悦者认为,必须要不断付出、做很多事来取悦别人,这样才能赢得爱和关怀。

取悦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将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对等的地位,使得自己的生活常常因为必须配合别人而失调。事实上,行事以自我为本位,跟所谓的自私,是不同的。

“施”并不一定永远比“受”有福,人际关系比较好的平衡状态,是施受兼备。而要改变这些假设,必须先改变自我观念中对于“和善”的认识。

不和善没关系

无法随时和善待人,没关系。

乍听之下,这个观念似乎仍然具有威胁性,因为取悦者长久以来,一直拥有和善这项特质。但是,仔细想想,让和善成为自我观念的中心,已经让身为取悦者的你付出多大的代价?

取悦者要破解自己的心结,就要告诉自己:我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意见,跟别人的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照顾自己,让我爱的人知道我也有需求,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应该承担一点责任来帮我满足这些需求;摆脱寻求肯定癖,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想说“不”,就别说好。

好人是可以说“不”的。

如果说“不”让你这么充满焦虑及罪恶,请这样想:为了保留向比较重要的人说好的权力,的方式就是,对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坚决地说不。

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人说不,并不损及你在别人眼中的价值。相反地,这会增加你的价值。

为自己活,而不是为父母活

回溯生命早期,取悦者也许发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造成自己成为取悦者的主因,如果是这样,请勇敢切断记忆的脐带,告诉自己:

我的生命并不为了要满足父母的期望或需要而活,我生来就是要为自己而活;如果父母不肯定我的生活,我没有必要感到失望或不快乐,尊敬(或肯定)自己才是比较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没有给我肯定,或者没有给予无条件的爱,用我期待父母爱我的心态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望或需求而生的。

亲密关系变数:冲突与气愤

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因为每个人在意见、偏好、风格或兴趣上的差异,因此冲突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藉由取悦或其他方式来避免冲突,并不会让冲突消失无踪。

把冲突想成是一头大象,就正好停在客厅的正中央。你可以只是跟牠擦身而过,刻意地忽略牠。你可以不跟它说话或谈论它,但是大象仍然就是纹风不动地站在那儿。

你心里很清楚,而大象其实也是了然于胸。

避免冲突并不是可以引以为荣的心灵力量,相反地,它是人际关系中令人担忧的一种不正常症状,会凝结亲密关系,阻碍依赖和信任。

比较初气愤所代表的意涵,是在生存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无法表达愤怒,你心里就有缺陷,就像一只羔羊,被社会上的掠食者以及利用你顺从或和善特性的人一口吞噬。

气愤本身并不一定危险或糟糕,让气愤不健康的原因,是被表达出来的方式。但是对取悦者而言,比较严重的问题,似乎是如何处理他人的气愤,而不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气愤。

在许多家庭冲突的案例中,不断重演的冲突事件也跟取悦症脱不了关系。

一般而言,伴侣中如果有人因为害怕口语或肢体的冲突,而习惯扮演取悦者的角色,在短时间内可以避免争执,但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更剧烈的气愤。

如果在你的关系中,负面情绪的表达都被堵死了,那么你付出的代价将是牺牲了和他人真正亲密、真诚、可靠的关系。长期压抑你的气愤会严重伤害自身健康。

生气一定不好吗?不一定。气愤有程度轻微、严重之分。气愤和冲突并不像取悦者认为的,一定会破坏关系。相反地,建设性的冲突对维持健康亲密的关系,会有很大的良性助益。

建设性冲突是:限定的范围、以肯定双方关系为依归,要求解决问题。

根除取悦症,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的力量。

医院简介

MORE
北京华科医院

北京华科医院是北京疑难诊疗特色医院,集合了众多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师联合亲诊,承袭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特点,借助于先进设备发挥中医药的药用,树立皮肤疑难诊疗水平的新标准...[详细]

医生团队

MORE